在工程机械行业中,塔式起重机是城市建设中利用最频繁也最特别的设备之一,在60多年的发展中,塔机本土品牌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资品牌的垄断,而近年来在出口方面也具有了一定优势。未来10~20年被认为是塔机市场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生产厂家和代理商应该全方面提升,以迎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塔式起重机市场发展概况
发展现状及特点
型谱较完善 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以来,我国塔式起重机就以迅猛的速度不断成长。期间经历了投资风暴、经济危机等,在2009-2011年达到了扩张的顶峰。而后由于投资蓄力不足,从2012年开始市场出现大幅下降,当年下降比例达到21%,市场保有量约32万台。
尽管市场发展有一定波动,但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创新,塔机行业已经拥有了各类完善的产品型谱。截至现今,中国有能力生产100千牛米到52000千牛米的塔机,生产企业达到600家左右,我国已成为世界民用塔机的第一生产大国,也是世界塔机第一使用大国。
大设备出新 在型谱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近年来本土品牌在大型和超大型设备方面的不断出新,也给全球塔机市场带来了惊喜。
2010年8月,中联重科全球最大上回转自升式塔机D5200-240下线,并于当年12月交付中铁大桥局马鞍山长江大桥项目开始安装作业;2012年9月,中联重科全球最长臂架塔机D1250-80下线,并经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现场测量有效工作幅度后,宣布该设备是世界上工作幅度最长的塔式起重机。
在中联重科的带领下,永茂、川建等主流企业也加紧研发,推出了一系列大型塔机产品,自此本土品牌彻底打破了多年来外资品牌对大型和超大型设备的绝对垄断,并形成了更为齐全的塔机品类。
集中度偏低 尽管行业体系和产品发展不断完整化,但在整个工程机械行业中,塔机行业的集中度远低于挖掘机、混凝土等主要类别。据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各主要机种集中度分别为,汽车起重机99.5%,履带起重机99%,而塔机仅为28%。
现今,塔机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东北、川渝等地,中联重科、江汉、川建、永茂、波坦和虎霸等都是主流生产企业。而近年来,徐工、三一重工、中建建机等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陆续加入,预计将会加速行业变局,拉动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改变。
配件维修不易 与相对红火的前市场相比,塔机行业在售后服务领域的发展就有点跟不上步调。受到塔机结构特点的影响,设备电气系统中PLC、接触器、变频器、限位开关等配件的寿命较短,故障率较高,需要经常更换。但是由于配件采购点较少,价格又偏高,所以在配件维修和购买方面有很大的不便利,不及时的维修和保养又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从而影响了整个工程效益。
发展建议及趋势
平头化、动臂化 随着城镇化和建筑工业化的进一步加速,塔机迎来了全方位突破的关键时期,塔机行业将在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等方面实现进一步提升。
产品方面,中型塔机平头化、大型塔机动臂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动臂式塔机的变幅是改变起重臂角度,起重臂不产生额外的附加力矩,因此塔机的平衡臂可以做得相对较短,变动性很强,所以在相对集中的楼宇尤其是超高楼宇建设中使用广泛;平头塔机因为无塔顶结构,拆装方便,如果采用模块化结构,更增加了拆装的安全性,在群塔作业工地,平头塔机的作业不容易相互干涉。
智能化、数字化 目前,智能化、数字化等先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企业设备中,但在塔机领域的应用并没有系统化。未来如果在塔机控制系统中实施了数字监控,不仅能够做到精确操作,还能够有效降低人力成本,从而增加生产效益。同时,实施数字化后可以实现对施工操作的实时监控,增加了施工的安全系数。而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生产厂家、用户等对智能化理念方面的认知和改变,将推动智能化的进一步普及。
租赁社会化 据相关专家表示,未来机械销售对象将由30年前的施工企业转向建筑机械租赁企业。21世纪初,全国18000家建筑机械租赁企业(以塔机租赁为主)中,国有建筑业企业所属的租赁公司占5%,厂家租赁企业占2%,合资或融资租赁企业占不到1%,其余均为民营或个体租赁。2012年,在通用的建筑起重机械中,施工企业自有量占10%~30%,而由租赁企业提供的占到了70%~90%。虽然中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装备仍然是“双轨”并行;即施工企业仍保持一定的装备水平,但建筑机械租赁社会化已起主导作用,并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此外,专家还提到,在机械设备销售的过程中,要对客户有所甄选,建立优质客户群;同时,生产厂家要提高服务水平,因为服务将成为用户购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单位名称:公海555000jc官方娱乐账 号:1602023919200059151开 户 行:济南工商银行趵突泉支行税 号:51370000MJD6177755
联系地址:济南市华能路89号山东质监综合服务大厦2楼205室邮政编码:250100 传 真:0531-55692988综 合 部:0531-55692989 培 训 部:0531-88023952 0531-88023939 评 审 部:0531-88023938 学术交流部:0531-88023907